
美國「對等關稅」再起,亞洲製造面臨挑戰
Apr 08. 2025
2025年4月3日,美國總統川普公開表示,將全面實施「對等關稅」政策,針對來自中國、韓國等亞洲國家的進口商品課以更高關稅,化妝品與保養品列為其中品項。此舉旨在推動美國製造回流、降低對進口依賴,並重塑貿易平衡。
由台灣美妝保養品外銷現況分析,台灣美妝出口高度集中於中國、美國與香港,且進口方面受日、韓、法產品影響深遠。
俱111年財政部統計進出口美妝國比例:
1. 出口歷史走勢
• 107年台灣美妝出口達高峰(約16.2億美元)。
• 108至109年受疫情與全球景氣波動影響,連續兩年跌幅超過10%,至109年降至7.2億美元。
• 110年雖回升7.5%,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,全年出口約7.73億美元。
這種結構性依賴,在「美國對等關稅政策」下,將對台灣美妝代工廠(OEM/ODM)產生實質衝擊。
以下整理出具體風險與建議因應方案,產業建言內容:
ㄧ、台灣美妝代工廠面臨的風險與衝擊
1. 出口市場集中,訂單波動風險加劇
• 台灣代工產品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、美國、香港,三地合計近60%。
• 美國政策若上調關稅,客戶(尤其中國、韓國品牌)將可能減少美國出貨量或調整下單策略,直接衝擊台灣接單數量。
2. 「中國製」組件使用高,增加被課關稅風險
• 台灣代工廠大量採用中國進口原料、包材(如瓶器、色料、化學劑等),即便最終組裝在台灣,仍易被美方視為「實質原產地為中國」。
• 此狀況將導致出口美國時可能遭徵收高關稅,客戶改向其他製造基地尋找替代。
3. 品牌客戶轉向低風險市場或生產地
• 美國本土品牌、歐洲品牌傾向改由墨西哥、越南、印度等具FTA(自由貿易協定)優勢地區代工。
• 台灣代工廠若無明確「非中資」或「MIT」認證,將在價格與政策風險上處於不利競爭地位。
4. 附加價值不足,難以支撐轉型成本。多數台灣代工廠仍以純製造導向、毛利偏低,缺乏足夠資源進行法規支援、國際認證、功效驗證等服務延伸。
面對歐美客戶更高要求,若無法升級,將逐步流失國際代工市場份額。
二、對美妝代工廠的建議
取得產地證明與供應鏈透明化文件
協助品牌端提供Form A、產地證明(COO)與供應鏈報告,增加台灣製造信賴度。
若出口美國,可提前建置產地認證SOP流程與關務因應文件模版。
三、潛在衝擊與風險評估
1. 原產地誤判風險高
使用中國包材、原料或OEM組件的台灣品牌,若產地標示不清,恐被美國通關誤認為中國製產品,面臨額外關稅或通路排斥。
2. 通路採購趨嚴
美國通路商及電商平台為避險,將傾向採購美國、歐洲或「風險較低」的品牌,提高對台灣產品的審核與合規門檻。主動參與國際B2B展會,如Cosmoprof、InCosmetics Asia、中東美博展等,搶占東協、中東、澳洲與拉丁美洲市場機會。
• 強化與本地品牌合作,由代工廠轉為技術共同開發夥伴,建立長期價值關係。
3. 品牌信任挑戰加劇
在國際市場缺乏國際認證、臨床功效數據或MIT品牌形象支撐的品牌,易被邊緣化。導入AI或大數據分析協助品牌做市場選品建議,提升留客率與單價。
四、因應策略與轉型建議
1、升級為「全方位ODM服務商」,打造MIT + 功效認證雙重信任機制
2、強化MIT標示、供應鏈透明化、導入第三方驗證(如Natural、ECOCERT)。
3、建立臨床功效佐證制度,取得具國際說服力的數據支撐。
提供包含配方研發、包裝設計、功效測試、PIF合規、臨床佐證、國際認證的一站式整合服務,強化代工附加價值。
4、分散出口市場,降低單一風險依賴拓展東協、中東、大洋洲等新興市場(如越南、沙國、澳洲)。
5、升級法規應對與出口能力
提供一站式合規輔導(PIF、GMP、CPNP、FDA申報)。協助品牌建立法規專責團隊與研發佐證機制。
五、結語
美中貿易緊張與美國關稅政策轉向,為全球美妝供應鏈帶來深刻重整。對台灣而言,這是挑戰,也是轉機。唯有加速轉型、提升透明度與國際信任,台灣品牌方能真正踏上全球舞台,建立新一代MIT美妝的國際定位。台灣美妝代工廠處於供應鏈重組的十字路口。面對美國「對等關稅」政策的外溢效應,僅有「低價製造力」將無法應對未來挑戰。唯有加快供應鏈重構、製造升級、法規能力建構與國際合作拓展,才能在全球美妝代工市場中維持競爭優勢。
面對台灣自有品牌外銷而言,推動數位轉型與品牌全球化
1、發展D2C直營模式,透過Amazon、Shopee Global、TikTok Shop打開國際市場。
2、結合海外KOL與社群行銷,強化品牌力與消費者認知。
3、品牌提供包含配方研發、包裝設計、功效測試、PIF合規、臨床佐證、國際認證的一站式整合服務。取信市場。
自然楓生醫以最快速度、最低風險助化妝品品牌客戶達到台灣及國際市場准入。
媒體聯絡窗口
自然楓生醫策略中心
電話:02-28082006
Email:marketing@nmaple.com